對於導致阿茲海默症的分子機制,科學家只能確定與累積再腦內的蛋白質聚集有關,但這些蛋白質到底是成因還是導因?至今仍無法確定。
一項哥倫比亞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指出,阿茲海默症可能和腦中的粒線體 (mitochondria) 有關。研究發現,粒線體中傾向有阿茲海默蛋白質聚集的老鼠,這些蛋白質會破壞牠們的突觸功能。因此,我們可能一直都忽略了粒線體在蛋白質聚集和突觸衰敗之間扮演的角色。 粒線體在細胞中扮演能量調節的作用,突觸可能是受到粒線體被蛋白質聚集破壞的影響,而失去功能。
《大腦簡史》高醫大座談評論:〈當我們向欲望說不〉by 陳信吉
-
*[**當**我**們**向欲望**說**不**]*
謝伯讓基於瀰因(或迷因,但個人較喜歡用瀰字,取其瀰漫擴散卻又沒有明確界線之意)、感官追求與自殺行為而逐漸推導出「生物經過四十億年的演化,大腦已經(或正在
)超脫自私基因的掌控」這樣的論述,其論述基礎簡而言之,即是人類能夠做出對基因繁衍不利的行為,例如基因...
8 年前
0 意見: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