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5日 星期二

外星生命之謎

將文章推到Google Buzz
作者:邱千蕙(密蘇里州州立大學 博士班)網站:http://flybellorchid.wordpress.com

三更半夜心情鬱悶,明明明天一整天的課凌晨三點半還是睡不著覺。剛好看到朋友在臉書上對某新聞憤憤不平.....「人類的確孤寂」

中廣新聞,短短四個句子,還一個句子一個段落,會不會太簡單帶過了一點...想到記者這麼好當就眼皮抽筋(恩?更睡不著!)。但先不管新聞品質,我發現朋友與我看到這種新聞有個共同的反應:環境惡劣不惡劣,溫差是否大氣候是否太冷太熱都是「相對」的,我們地球生物或許會覺得太陽無法居住,但是誰能保證上面沒有某種詭異生物就覺得那兒真正好,整天享受著美好的陽光與欣賞著黑子?!朋友說得好,宇宙廣大無比,有無限可能!誰說找不到類似地球的生物就沒有其他種類的生物?

沒有錯,可以被歸類為「生物」的現象可能不只包括「地球生物」,但是如果我們開放任何可能性(「無限可能」)都可以是生物,那這概念就包下了宇宙所有現象,變成沒有意義的類別。我朋友說得沒有錯,在尋找外星生命時要有開放的心胸,但是要多開放?怎麼開放法?這就是這篇討論的主題了。

人類一直努力將可以觀察區分的物理現象做分類,當我們定下一個類別時,同時我們也提供了指南好讓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新東西時,可以判定是否屬於這個類別。這指南或許沒有設定得那麼精準,大致上吻合即可,也或許設定得非常非常細,是就是、不是就不是,絕對不會有猶豫的空間。

所以當我們發現新的宇宙現象時,第一個問的就是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概念去理解他?某些現象我們有非常精準的定義,例如原子、分子,但是某些現象我們只有群組定義(family definition, 也就是用一組性質去定義之,只要符合一定程度的性質就屬於這個群組)如(地球)生物、心智、社會。
我們現在用的「地球生命」定義,可以用來大略區分什麼是地球類生物什麼是非地球類生物,雖然說這邊界是模糊的,但畢竟他還是個好定義(乖),可以大致用來區分物理現象。

我們先往內看地球上的一些奇怪現象,好像是生物又好像不是。類病毒(viroid)只是一條看似無辜的核糖核酸,但是他卻可以在植物內穿梭,躲過植物的「免疫系統」且利用他們的蛋白質複製。他們算不算生命呢?又看互利共生體,你幫幫我,我幫幫你,幫到最後誰都不能沒有對方,到底此時我們是一個生物還是兩個?如果覺得當然是兩個,請你看看你的手,你的手是由細胞(好啦,還有骨頭角質等一堆其他東西)組成的,每個細胞都是個生命,你說你是千萬個生命體還是一個?再看我們自我調節能力超強(正逐漸衰落,唉地球暖化啊啊啊)的地球!也有人稱這樣的調節作用跟某些生物自我調節現象機制類似。 地球是蓋亞嗎?!

「地球生物」在這些例子中是不是個好用的概念,我們就來看看沿用或者套用既有的生物相關理論和模型是否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和做預測。套用複製與演化的模型後是否有預測性?探討其核酸結構後是否發現與其他生命有共同歷史?或者套用動態平衡逆轉第二定律系統模型後是否發現與其他地球生命有基本的共同熱力學性質?所謂的「幫助」可以是實用價值上的意義,也可以是知識論上理解的意義,當然,也可以是「中了彩卷」找到了某個自然類的意義。只要能夠達到這些目的,就有好理由將之列為「地球生命」(蓋章)。不過這不代表定義是不能演化的,或許在實驗的過程,我們發現改用更新的方法與理論可以更美好地解釋現有生命現象和這個新現象,那我們的概念也可以更新了。

因此看到與地球生命毫無相似的宇宙奇異現象時,是否要延伸「生命」這個概念去理解他就要看這樣對於我們的理解是否有幫助,例如是否可以套用既有的生物理論去研究之,或與我們地球生命之間是否有共通性(不論是歷史或者結構機制),或者套用我們地球生命的模型與研究法是否可以做預測等。如果理解為生命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他,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原有的現象與理論,解開過去的問題,又可以有效的做預測,那麼不只是對我們有實用的價值,也或許實用的原因正是起源於我們對於他的正確分類。

簡單講,如果到太陽看到某個詭異似氣體又似液體的東西在分裂又互相吞食,如果反應是「啊!是生物!」那麼生物學家們就會見獵心喜地帶著一大套工具去研究他到死。如果後來改口「啊!是氣體!」那麼物理學家們就會把生物學家推開,亮出自己的那一套來玩。如果說「啊!是神!」恩...嚴肅文章還是不要惡搞的好。到底誰是對的?就看套上去後是否有用有意義。

0 意見:

張貼留言

 
Copyright 2009 Nexus of Consciousness. Powered by Blogger Blogger Templates create by Deluxe Templates. WP by Masterp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