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3月31日 星期日

當世界和你都靜止不動時,你將看不見一切。(謝伯讓)

將文章推到Google Buzz
謝伯讓(杜克─新加坡大學助理教授、腦與意識實驗室主任、Nexus of Consciousness 成員)
(此文為《用心,讓你看見問題核心:跨過分類思考、自動行為、單一觀點的局限思路》之推薦序,圖片來源:城邦讀書花園)

  一八○四年,瑞士的哲學家托私勒(Ignaz Troxler)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當眼睛凝視在某處不動時,視野中的靜止物體將會從視覺意識中消失。這就是所謂的「知覺消逝」(perceptual fading)或「托私勒消逝」。

  同樣的,我們的心靈也是如此。當你停止用新的觀點接觸世界,周遭就是一片死寂。南格博士的這本書《用心,讓你看見問題核心》(木馬文化出版)就是在探討用心和不用心的本質,及其對人們的影響。

  那什麼是「用心」呢?南格博士時常會問學校裡的老師和學生們,什麼是專心?什麼是用心?大家總是回答:用心就像是用相機把眼前的事物牢牢捕捉下來,一動也不動地專注其中。南格博士認為,這種想法恰好突顯出我們的不用心,而且更糟的是,我們一點都不知道自己不用心。這種把世界以靜止方式捕捉起來的行為,剛好讓我們陷入了不用心的陷阱,因為我們的心對靜止不動的事物毫無興趣。

  這種不用心的根源,就在於我們的學習過程幾乎都是在試著尋找事物的「確定性」。我們總是認為,只有找到確定的特質,我們才真的理解事物。但我們應該警惕的是,這些確定性會反過來造成我們的不用心。因為當我們找到了確定性,我們就會停止觀察,其中的變動本質就會被我們忽略。

  因此,南格博士認為,我們必須要隨時以不同的觀點去看待世界,或者操弄事物、或者轉變心境,只有透過不斷的變動和觀察,我們的心才能保持靈活、才能創新。我們甚至應該要主動去面對「不確定性」所帶給我們的恐懼感,只有透過探索「不確定性」,我們才能理解它的強大力量,這才是真的用心。

  本書英文版出版已經超過二十年,至今已被翻譯成十三種以上文字。二○○七年受邀將此書譯成繁體中文在台灣出版。二○一三年受邀寫序,再次閱讀此書後,不得不感嘆科學實證的不朽性。你可以在書中發現當年南格博士所使用的嶄新辭彙,現在都已經變成了眾人琅琅上口的心理學概念,其背後扎實的實驗證據更是讓這些概念屹立不搖。

  另外值得我們反思咀嚼的,就是書中彼此交錯融合的科學與人文哲學思想。在這位哈佛大學心理學科學家的文字中,你不但可以感受到縝密的科學思維,更能夠見識到西方知識份子慣有的豐富哲學涵養

2 意見:

TING-AN LIN 提到...

「我們總是認為,只有找到確定的特質,我們才真的理解事物。...當我們找到了確定性,我們就會停止觀察,其中的變動本質就會被我們忽略。」

很有趣!這讓我聯想到Whitehead的形上學主張Process philosophy:認為「不斷變動的歷程」(process)才是世界最根本的存在。

Unknown 提到...

@Ting-An:

這不就是老師對於self的concept,以及凌峰的碩論嗎 XD

話說前陣子跟千蕙討論印度哲學,聽他簡述之後,我對karma的理解也是這樣

張貼留言

 
Copyright 2009 Nexus of Consciousness. Powered by Blogger Blogger Templates create by Deluxe Templates. WP by Masterplan